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應該知道的十二年國教課綱

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應該知道的十二年國教課綱

作者:九德國小校長 劉紀盈

課程之於學校,猶如骨骼之於人體。課程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經驗之總和,學校教育之實施,就是在落實課程。課程執行的達成績效,決定學校教育品質的良窳。

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基本理念是自發、互動及共好,以成就每一個孩子-適性揚才、終身學習為願景。十二年國教課綱是在於強化中小學課程的連貫與統整,實踐素養導向的課程與教學,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。整個課程架構兼顧領域學習課程與彈性學習課程兩大部分。各學習階段的領域學習課程節數是固定的,各校一樣。彈性學習課程的節數有上限與下限的分別,大多數的學校排在中、上限。

彈性學習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時期的彈性學習時間最大的不同處,是它可安排社團活動、技藝課程、特殊需求領域課程、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、統整性主題/專題/議題探究等。領域學習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時期的領域教學最大的不同處,是它可增開新住民語文之教學。其他的不同點還有:一、二年級取消綜合活動領域,一、二年級的國語文增加為六節課,一至四年級的數學增加為四節課,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名稱改為自然科學,藝術與人文則簡稱藝術。

在國小部分,如果家長對九年一貫課程有所瞭解的話,那在接觸十二年國教課綱時,很快就能掌握其全貌了。因為十二年國教課綱是延續九年一貫課程發展而成的,在國小端,這兩種課綱內容的差異處並不是很多,而且很容易將其歸納統整起來。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有如下的特色:(一)注重全人教育;(二)強調素養導向;(三)強化連貫統整;(四)具有彈性活力;(五)重視多元適性;(六)實施配套整合。

十二年國教課綱在國小階段,從108年8月1日起先在國小一年級實施,然後逐年往上推升實行,六年後,國小全面實行十二年國教課綱。依據十二年國教課綱實施要點的規定,家長面對新課綱可以有如下的參與途徑:(一)成立家長學習社群或親師共學社群,重視親師之間的協同合作,支持學生有效學習與適性發展;(二)家長可以參與教師的公開授課與其他教學相關活動;(三)家長代表可以參與身心障礙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的訂定;(四)家長可以與學校建立夥伴關係,充實教學活動,提升學生學習成效。

社會在變遷,時代在前進,課程的改革必須符應社會的脈動,教師不能以過去所學,教現在的學生,去適應未來的社會。所以,很多國家每隔五至十年,便會進行課程的改革,俾利培養社會未來的人才與符合大眾的期望。完整的課程改革,需要學生家長的參與。家長關心新課綱的實施,不僅是重視自己子女的受教品質而已,還可鞭策政府做好課程改革的工作,讓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接受完善的教育,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。所以,新課綱的實施與改革,不能沒有家長的參與。